據新華社今日上午電
  35年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奇跡。
  環顧全球,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深度調整,高速增長的中國列車也開始減速。全世界矚目: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的中國改革,將如何引領中國經濟涉險灘、闖關隘,續寫發展奇跡。
  “發展與轉型”關:
  亟待突破傳統增長模式束縛
  2013年秋冬之交,揮之不去的霧霾再度肆擾中國。
  對處在轉型關口的中國,霧霾絕非僅是環境的災害,更是對中國高能耗增長模式的嚴重警示。
  十多年來,我國屢屢加大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但卻陷入“產能越去越多”的怪圈。
  化解產能過剩之難,折射出中國經濟轉型之艱。 “錶面看是產能過剩,實際上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競爭上項目,造成重覆建設‘遍地開花’。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說。
  近幾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趨勢明顯,不少地方打著推進城鎮化旗號搞造城運動,政府經營城市,土地拍賣“地王”頻出,房價越調越高……
  “中國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已近20年,為什麼成效不夠顯著?根源就在於體制性障礙。 ”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唯有推進市場化改革,方能為經濟轉型升級鋪平道路。
  發展與轉型,宛如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雙翼”,只有找到二者間的“黃金平衡點”,在發展中壯大經濟穩住就業,在轉型中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才能確保增速“換擋”期的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政府與市場”關:
  劃清相互的邊界
  當前,我國行政審批事項依然過多,少數地方、部門設置審批、許可的隨意性大,程序不規範,束縛了企業、公民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容易出現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
  不僅如此,如果政府對市場經濟的主體不能一視同仁,也會束縛社會資本的活力。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但占中國企業總數九成以上、總量突破千萬家的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諸多障礙。
  理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從根本上轉變“萬能政府”形象,建設服務型政府,並非易事。
  隨著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開啟大幕,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取消下放數百項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公司註冊資本“零門檻”、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訪、大力度反腐倡廉……今年諸多改革釋放出調整利益動真格的攻堅信號。
  曬“三公”經費細賬、推官員財產公示、減並政府機構、打擊貪污腐敗……面對一個個“硬骨頭”,改革期待進一步突破。
  “公平與正義”關:
  努力實現共享共富
  “公共產品短缺正成為當前社會的突出矛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更加關註,對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歷經35年改革開放,中國解決了物質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質生活水平,但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的短缺成為社會發展的新矛盾。城鄉二元關係更導致一系列起點不公平問題。
  當今,中國約2.6億農民工已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戶籍、就業、社保、子女就學等一道道“門檻”,卻令他們不能與城裡人享有同等教育、醫療、社保以及就業機會。
  財富分配不公引發的貧富差距問題,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說,要破解這一難題,只有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堵住導致收入分配扭曲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實現公平正義,是發展的活力源泉與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也是中國在社會轉型期必須跨過的關口。
  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點公平的改革舉措,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推進公平市場準入……傳遞出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改革方向。
  實現公平正義,傳遞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
  經濟體制改革
  打造擴大開放“試驗田”
  9月29日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各界矚目中正式掛牌成立。從誕生之日起,上海自貿試驗區就被外界視為我國下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風向標”和“試驗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是過去30多年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有利於國內建立與國際貿易投資趨勢相一致的規則體系。同時,負面清單等措施體現了政府管理思路的巨大轉變,有助於更好地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激發企業活力。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制度創新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對激發經濟活力、創造制度紅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技體制改革
  技術創新促經濟轉型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隨著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從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提升了勞動生產力,就會推動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改革。”科技部部長萬鋼說,從實踐中看,手機逐步代替固話,促進了電信機構的改革;微信衝擊了短信,促進運營商轉換經營模式;網購帶動物流和零售業轉型;支付寶、餘額寶引發對商業銀行改革的思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倒逼電力體制改革。
  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元認為,推動科技創新,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新興市場,也一定會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文化體制改革
  把該市場做的放給市場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屆文博會可以看做是一份“一年期答卷”。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再上層樓,源於以簡政放權為最大特點的新一輪改革: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取消舉辦全國性出版物訂貨、展銷活動審批等21項職責,下放音像複製單位、電子出版物複製單位設立審批等職責;文化部放權網絡文化企業內容自審,網游和網絡音樂先行試點……把該市場做的放給市場,社會能辦好的交給社會,在制度層面為文化產業發展釋放利好。
  (以上內容均為綜合新華社發)
  (原標題:新一輪改革直面三大“關口”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04cmdl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