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大媽“槍爆頭”不實 廣場舞衝突僵局難解——四川綿陽“廣場舞大媽頭部受襲”事件追蹤
  新華網成都12月25日電(記者江毅、胡旭)近日網上盛傳“四川六旬大媽跳廣場舞遭仿真散彈槍爆頭”,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再次引發熱議。
  當地警方最新調查認為,襲擊確有可能為公園附近居民不滿廣場唱歌跳舞噪音而致,但排除鋼珠由火藥或氣槍發射的可能。目前公園管理部門正積極協調附近小區業委會和跳舞群眾召開溝通協調會。
  七粒鋼珠不是“子彈” 不排除彈弓發射
  網絡上熱傳的報道稱,12月16日上午9點半,69歲的曾阿姨在四川省綿陽市人民公園鄧稼先廣場被來歷不明的數顆鋼珠擊中,頭部太陽穴附近受傷紅腫。當時曾阿姨等人正在廣場上跳舞,警方接到曾女士報警後隨即介入調查。
  案件負責警官24日告訴新華社記者,曾女士受襲部位在左眼角和太陽穴附近,雖然傷勢不太嚴重,但此種襲擊行為“性質惡劣,如果力量稍大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在現場發現的數粒鋼珠,網上有觀點認為是由散彈槍或者仿真槍發射。記者瞭解到,警方當場共提取了7粒鋼珠,錶面光滑,直徑8毫米,通過刑事技術鑒定,排除由火藥或氣槍發射的可能,疑似由彈弓射出。
  警方走訪發現,在同一地點鋼珠襲擊跳舞者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11月就曾有跳舞者手臂被鋼珠擊中,但因衣服遮擋沒有受傷,當事人也沒有報警。此外,在媒體曝出此事後的第二天,又有人從樓上向跳舞人群附近扔出白蘿蔔,在地上摔得粉碎。
  “扔蘿蔔的人不直接針對跳舞者,他的本意應該不是故意傷害,而是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驅趕跳舞人群,表達對噪音的不滿。”案件負責警官分析。當地警方表示將繼續進行調查,爭取找到襲擊事件的相關當事人。
  投訴一直存在 多次交涉往往“大吵一架”
  記者24日在事發地點看到,群眾跳舞的人民公園鄧稼先廣場大約30米見方,四周被草坪和樹木圍繞,距離最近的兩棟居民樓只有50米左右,樓下則是面向廣場的商鋪。
  袁女士經營著緊鄰廣場的一家小賣部,她告訴記者,大家對廣場舞帶來的噪音干擾早就不滿,自己曾多次和跳舞人群交涉,希望降低音響音量,也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但交涉的結果往往是“大吵一架”。有關部門接訴後在現場設置的醒目提示牌,跳舞人群視而不見,“起不了多大作用”。
  據綿陽市城管二大隊工作人員介紹,針對該廣場噪音擾民的投訴一直都存在,24日記者採訪當天就有兩起。城管接訴後,通常會立即派人到現場瞭解情況,當事人可能在城管勸說下暫時調小音響音量,但隨後又恢複原狀。
  記者從公園管理部門瞭解到,這個廣場屬於免費公共活動場所,來這裡唱歌跳舞的群眾有多個小組,每天早上7點到11點,下午4點到晚上9點,夏天晚上可能到10點,輪流使用場地,並用開放式音響持續放音。
  附近群眾紛紛向記者表示,廣場上每天長時間的噪音,干擾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小組還比著開大音量,又“不聽勸不聽說”,矛盾長期積累是引發暴力襲擊的原因。
  警方也認為,襲擊者可能實在難以忍受長期噪音干擾,心中積累了不小的怨恨,最終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進行驅趕和表達不滿。“但這種襲擊做法十分危險,一旦傷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如何界定噪音污染?
  廣場舞噪音擾民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暴露出來“休息權”和“休閑權”的矛盾,卻成為城市管理的持續挑戰。事實上,綿陽這起“廣場舞大媽遇襲”事件所揭示的,還有城市快速發展背景下,噪音污染等相關法規難以適應形勢要求的深層次問題。
  對於城市公共場合的公眾活動形成的噪音,怎樣界定為噪音污染?由誰管理?依什麼標準來治理?目前尚難有明確、統一的認識。綿陽人民公園管理方表示,目前在建築規劃設計間距方面,只有通風和採光的硬性要求,噪音方面也只有交通噪音有法定依據,“這種因廣場舞導致的非交通噪音沒有標準可查。”
  “實際上,在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公園管理部門通常都對廣場的活動時間和電源等進行控制,但這種方法不適於管理跳舞群眾。”相關負責人坦言。
  “作為居民,我要正常工作和休息,音響太大聲肯定不滿;而作為跳舞群眾,我有權在公共場所活動,要的就是這種熱鬧的氛圍。”綿陽警方也顯得有些“無奈”,“雙方都有理,作為管理方,我們也沒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只能人性化處理,以說服和勸解為主。”
  記者瞭解到,綿陽公園管理部門、警方、城管等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協調,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將邀請附近小區業主代表、跳舞群眾代表一起召開協調會,互相聽聽意見。”
  此外,公園管理部門也開始著手研究“跳舞小組備案管理制”的可行性,在相關法規進一步完善之前,“期望通過建立正式的渠道,加強協調力度,找到民眾在休息與休閑之間的平衡點。”
(編輯:SN0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04cmdl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